第393章 脱责_大唐奴牙郎
笔趣阁 > 大唐奴牙郎 > 第393章 脱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93章 脱责

  次日的朝会,李隆基脸色铁青的坐在御座上,环视朝中众臣,良久未语。

  文武百官见久未理政的李隆基,突然重开朝会,面面相觑,心中都是不安。

  李隆基沉声喝道:“吐蕃进犯沙州,陇右四处生乱,朕却是这殿中,最后一个知晓的!”

  百官闻言,纷纷稽首称罪。

  李隆基看向座下最前方的李林甫,问道:“朕听闻,王鉷司掌大碛商路之后,大肆敛财,失德于陇右诸州,使得边民皆附吐蕃,可有此事?”

  李林甫面色平静,慢慢点头道:“确有此事,老臣当初举荐王鉷,有失察之责,辜负圣恩,却是有罪。”

  此言一出,百官皆惊。

  李林甫说出这段话,就等于是彻底放弃了王鉷,给后者定了罪。

  李隆基又问道:“安西数个月前,就有奏疏呈至三省,言明王鉷之罪,这些奏疏却被扣了下来,可有此事?”

  李林甫迟疑片刻,不发一言。

  李隆基见状,看向一侧的杨国忠。

  杨国忠心领神会,从怀中取出安西状告王鉷的奏疏,又大声说道:“陛下,此疏三月之前,就已入了朝中,右相故意隐瞒,就是为了包庇王鉷!”

  李隆基盯着李林甫:“右相,杨太府说的可是实情?”

  李林甫:“启禀陛下,奏疏是老臣扣下的,但并非是为了包庇王鉷。”

  听见李林甫亲口承认扣下奏疏,李隆基怒极反笑:“朕原本深信右相不疑,视你为左膀右臂,到头来,你就是这么欺瞒朕的?!”

  李林甫先是叩首,接着从怀中取出数份奏折,摆在殿中的地上,向李隆基说道:“这些皆是从陇右来的奏折,其中大部分都是羁縻州来的状告,还请陛下过目。”

  李隆基一愣,接着看向身旁的高力士,后者取了奏疏,又拿给皇帝来看。

  奏疏之中,有安西镇守使们的状告,也有边疆互市署的状告,还有异族小国的状告。

  被告之人五花八门,其中有王鉷、河东裴氏、京兆韦氏、河东柳氏、弘农杨氏、河南宇文氏……

  所告的罪名,大多只有一条,就是霸占商路,勾结串通,共谋私利。

  李隆基看着一长串的世家名号,其中甚至还有不少是皇亲国戚,慢慢也察觉出事情有些不对,开口问道: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

  李林甫: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,大碛商路的局势败坏,也并非王鉷的一人之功。大碛商路获利颇丰,自从这条消息传开之后,有不少人挤破头都想从中分一杯羹。”

  李隆基听见这话,慢慢明白了其中深意,随之而来的,却是深深的恼怒。

  大碛商路乃是他看重的税赋来源,当初在责办之时,就已经下了圣旨,严令不得有失。

  没想到,自己的一番话,却被不少人当做耳旁风,在里面胡作非为,不顾朝纲,肆意攫利,最终引发大祸。

  李隆基想到这里,放下手中的奏疏,看向李林甫开口说道:“右相所言不假,此事牵涉甚众。”杨国忠见状,急忙喊道:“陛下莫要忘了,右相私扣奏疏,乃是欺君的大罪,不能轻饶!”

  李林甫再次叩首:“陛下信任有加,将政事托于林甫,老臣每日殚精竭虑,惟恐有负圣恩。大碛商路牵涉甚众,又引得陇右人心不稳,臣不愿使得陛下为难,故而先扣下奏疏,与那王鉷相教,想先行寻出解决之道。却不料王鉷办事不力,未能解决营产之争,这才使得安西诸州离心,陇右大乱。臣有大过,还请陛下降罪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g89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g8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